点击数:11032012-11-09 00:00:00 来源: 楷书世家,启慧书法学校,四代楷书世家,亿供佳联旗下-楷书世家网
我叫陈忠慧,今年六十九岁,中文大专,务过农,当过兵,做过工。在创办书法学校23年后的今天,能够应邀参加这次全国德育教育校长论谈会,我倍感欣慰,这是我向各位专家、校长学习汇报的好机会。下面我将20多年来一直拼搏在少儿书法楷书启蒙教学第一线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起因——为什么办学
我虽然出生在贫困的农村,但我的父亲在农村也算是个秀才,能写一手好字。加之50年代我上小学时学校要求学生都写毛笔字,在父亲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下,我对写毛笔字从小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1年参军的三个月后生,我就当上了连队的墙报组长,经常为连队写板报,写标语。1968年转业到工厂,我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由于工作关系,我和工厂子弟学校有了更多的接触,在工作中与学校经常的来往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小学生字迹潦草,坐姿歪扭。1986年我就与学校联合,举办了“启慧书法培训班"。由于我教书认真,管理严格,成绩显著得到了校方和家长的好评。随着学生的增多和我授课能力的提高,我决定:扩大教育面,对更多的小学生进行书法培训,让祖国的书法艺术的传承更加广泛。1990年经邢台市教委批准,正式成立了“邢台启慧书法学校”,针对小学生不宜远行的特点,我在邢台市桥西区和桥东区各设立一个教学点,以方便2—4年级的小学生就近上学,从此,启慧书法学校步入了规范办校的发展时期。
二、发展——怎样上好书法课
(一)上课
为了把来自市区十几所小学的大多数是爱说爱动,写字潦草,习惯较差,甚至到了三年级老师还感到难以管理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把他纠正过来。学校确定了高起点的办校宗旨“继承书法传统,从小培养兴趣,打好楷书基础,争创书法新体”。并结合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逐步总结和完善了课堂规范即:每天第一节课首先高唱“少先队之歌”;再背学习书法的四大目的:培养对祖国书法艺术的兴趣,掌握书写技巧;纠正不良习惯,养成端正的坐姿;规范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坚持三姿书写,预防眼睛近视。三背,写好字十高兴:自己高兴、爸爸高兴、妈妈高兴、爷爷高兴、奶奶高兴、姥姥高兴、姥爷高兴,姑姑高兴,姨妈高兴,老师高兴;四背,写不好字十不高兴:自己不高兴,爸爸不高兴,妈妈不高兴,爷爷不高兴,奶奶不高兴,姥姥不高兴,姥爷不高兴,姑姑不高兴,姨妈不高兴,老师不高兴,五背,坐姿:两脚踏地,两腿平行,挺胸抬头,两目平视,两只胳膊自然弯曲放在背后;六背,写字的原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里后外,先横后竖,七背,写字时的要求,身体离桌子10公分,胳膊肘放在桌子上,要写的字与扣对齐,上下左右拉纸,最后统一扛笔40下才能进入写字程序。
这套以顺口溜和儿歌形式总结出来的课堂规范,非常适合2—4年级少儿进行楷书启蒙教学的特点,寓教寓乐,很使大多数学生乐意接受,家长赞同,书法学习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它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少儿书法难教这个历史性普遍存在的书法传承难题。因为它从指导思想到书写技巧,全方位地指导利控制着学生的课堂行为,加之毛笔工具的强制性控制要求毛笔书写的横平竖直,粗细长短的搭配,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避让配合等特点,不仅使学生的急躁性格得以磨练,歪扭坐姿得以纠正,潦草马虎,低头弯腰爬桌子等不良习惯在连续培训半年至一年内大都可以得到纠正。
(二)讲课
课堂是教授书法的中心环节,如何把制订的课堂规范在整节课时中落到实处?如何把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班中有时从幼儿园大班到高中生同在一个班上课)都教会人性化的课堂把握能力,就需要娴熟的书写技巧,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和因人施教的语言沟通能力。为此,在以上课堂规范的原则下,我就针对执笔过低,写字潦草,低头爬桌和有些同学爱说爱动的现实,采取了讲前警语;化整为零;分组普讲;个别辅导;具体纠正,当堂判卷等模拟打分排队,未位淘汰的方法,以达到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
1、讲前警语
书法班开学第一节课的第一句警示语就是:“同学们,有愿意患近视眼的没有?”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这句警示语就提醒学生要想不得近视眼,就要按课堂规范去约束自己。第二句,是告诉同学们什么叫学习即:看、听、做三个字。第三句,什么叫聪明即:看一遍就会,听一遍就会,聪明。这些警示语的提示,进一步弥补了课堂规范的灵活性和娱乐性。很受学生欢迎。
2、分组授课
参加业余书法班的学生年级高低不同,参加学习时间的早晚不一,按照仿影、描红的层次差距很大,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我采取了分组授课。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6—7人,围桌听课,老师以体育节目慢镜头的方式,分解式的方法,边写边讲,这样学生近在眼前,看的清,听的懂。讲课的过程中有时边讲边提问,让集体回答,有时让单个回答,有时让学生动手书写,这些都视情况而灵活运用。上午集中精力把各层次学的内容讲完,下午的时间是学生个人练习时间。这时老师的责任并没有减轻,而是要一分钟不停地巡行课堂,以纠正歪扭姿势,指导规范写字,传授书写的技巧,个别同学还是手把手地助他写字,使他感觉到老师写字时手腕的运笔力度。
3、改进笔法走捷径,以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笔画是汉字的构件,笔画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写出来的,有些笔画是很难写好的,改进一些难写笔画的写法,使达到授课目的的重要一环。因而授课中我十分重视对笔画写法的改进,例:横折钩,横画和走之等,我把它的书写,节奏化、儿歌化,像初学舞蹈时的步幅分解式一样,分解展示,以歌诀式的通俗语言讲给学生听。如横画,就是一推、二按、三提、四走、五顿、六回来完成。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把比较难写的横折,捺,走之等笔画写的挺拔有力。
4、改变个别汉字的笔顺
使历来较难结体的汉字变的容易掌握,这也是教授少儿书法高效成功的秘诀。这种方法在讲写汉字之前就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原来笔顺是怎样的,以免误导学生。改动笔顺只是为了便于快速掌握汉字的结构,使字型更加美观,如:风、级、部等字。
5、改革个别汉字的结构
汉字演化至今,流传下来的汉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但也是各个时代的书法大家按照自己的风格写出来的,没有相当的书法基础是不易快速掌握的,为使学生尽快掌握,在不破坏汉字整体结构的前提,以改革后比原来字型更加挺拔美观的原则,我将颜体书法的左耳旁、右耳旁,走之等既不易掌握,又难以表达的字,在授课中做了大胆的改革,这样好写好看,快捷,美观受到学生欢,迎家长称道。
至此在20多年楷书启蒙教学第一线的教学实践中的我把执笔方法,个别汉字的笔顺和结构做了多处的改进,形成了一套快速高效,独有特色的书法教学流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承书法传统,争创书法新体"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实践证明:按照这样书法流程教授少儿书法,一个从来执过毛笔的三年级小学生经过连续面授30天(240小时)的书法培训,大都可达到书法5级的水平。这就使普遍认为少儿书法难教的难题变成通途。
6、软笔、硬笔结合教课,加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预防近视眼
针对现在很多小学生坐姿歪扭,写字潦草,低头爬桌,执笔太低,学生的近视眼率高不下等这个困惑着学校和家长的普遍性难题。自2008年开始我采取了软笔和硬笔结合教授书法的方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几年纠正不过来的执笔歪扭姿势和写字姿势,经过半年至一年的书法培训大都可以得到基本纠正,做到坐姿端正,执笔正确。这是因为毛笔强制性的控制力,笔腹里的墨水对执笔过低的学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而硬笔没有。这样使用毛笔日久了就自然改进了执笔过低的毛病。佳之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从坐姿,执笔、扛笔、笔法,眼、脚、手、腿全方位、全过程的,一分钟都不问断地去纠正指导,促其完成书写任务。如此往复,天长日久,从指导磨练到自觉磨练。经过半年至一年之久的磨练,绝大多数学生的不良习惯都可以改进,做到上课安心,坐姿端正,写字较规范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的目的。
7、书写的升华
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一周年的业余时间的面授和自我练习,就能够达到从书写汉字到独立书写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少儿书法比赛的水平。因为书法教学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四姿
教学和第二阶段的笔法的运用和汉字偏旁部首字的指导训练,学生们都了解并基本掌握了笔法的运用和偏旁的组合规律,举一反三可以达到自我把握汉字结构的认知水平,可以看出他人的笔法是否正确,结体是否严谨,有了一定的书法艺术欣赏能力。这时的授课方法就由描红书写转向了临摹,逐步实现让其独立创作书法作品的目标,这时的教学,老师的责任仍然没有减轻而是要从笔法,结构和布局三个方面不厌其烦的,反反复复的为学生一对一地写范字,讲要领,并采取学生写一遍。老师当场修改一遍,或老师对作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再给学生写一遍;或者是同等书写者之间采取自评互评的方法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些方法不仅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对书法创作的积极性,和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大大缩短了书法创作的周期,连续面授30多天(240个课时)大都可完成从写字到书法创作的艺术升华。
三、传承——创建碑林
建造碑林不仅是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以成为我对传承祖国书法艺术的一种责任和事业。从2003年创建邢台抗大少儿碑林开始,在短短8年时间内,我以个人之力,带领学生不花国家一分钱,建造了两座在当地具有重大影响的传统文化碑林——抗大少儿碑林和仙山启慧少儿碑林,还与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共同建造了全国第一座英模碑林
——中华英模碑林,至此我为三座碑林的建设无私奉献了近30万元,这在邢台市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第一座——邢台抗大少儿碑林
自1990年正式创建邢台启慧书法学校开始,到2002年学校已走过了10多个春秋,一批批书法幼苗在成长,很多的学生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各级书法赛中频频获奖。这时我就不满足以举办书法展和参加公益活动这些形式来宣传教学和传承书法艺术,而是想寻找用石刻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记录下来,造一座碑林留给后代。我的想法正与刚刚开发创建的邢台前南裕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规划不谋而合。我们很快决定合作,共同建造。2002年冬,克服了严冬的酷寒和非典特殊时期的重重困难,不花国家一分钱,以集体募捐的方式,组织了70名6—1 2岁的启慧少儿书写了碑文,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旁创建了一座以缅怀抗日先烈为主题,旨在弘扬抗大精神,传承祖国书法为目的的全国第一座少儿碑林——邢台抗大少儿碑林。为加快碑林的建设并使其不断完善,在着力培养书法幼苗的基础上。2006年,我又组织了30多名优秀学生为碑林书写碑文。与前期碑林一起共完成了由1 00名启慧少儿书写碑文的少儿碑林。同年6月,我只身一人连续五次,进京请“北京抗大光荣传统研究会”副会长张书琴,副会长(朱德儿媳)赵力平和副会长曹桂芬,为碑林题词他们多方联系了以原二炮政委陈鹤桥将军为代表近30名抗大老战士为少儿碑林题了词。如赵力平的题词是“革命到底——谨记总司令的教诲"等。我又多方求援将题词与前南裕合作刻成石碑,矗立在邢台抗大少儿碑林的前面。至此,三期工程完善了少儿碑林的建设,不仅为前南峪旅游区增加了一处文化视点和一处宣传传统书法基地,而且填补了我国书法史上没有少儿碑林的空白。
第二座——中华英模碑林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弘扬英模的自力更生精神我们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华英模碑林的建设。使其成为最早为全国英模树碑立传的第一碑,2008年农历腊月26,我怀着对全国劳动模范吕玉兰崇敬之情,带领学生,自费租车往返400里,河北省到临西县东留善固村为劳动模范家乡的乡亲们义务写春联,在参观“玉兰纪念馆“时村党委书记吕廷祥指着馆旁的一片空地说:这是为将来建造纪念碑林留出来的一片空地。听了此话,我想助他造碑林的想法就由然而生。只因当时没有考虑成熟的意见,只是将此事记在心中。
日出日落,天晴天阴转眼到了2009年4月,我怀着为祖国60华诞献礼的想法,邀请赵芳远,孟辰增两位教授老师专程赶到东留善固与村党委领导协商此事。因为大家都对英模事情崇敬有加,对祖国的60华诞欢欣鼓舞,故而一怕即合。在村党委的支持下,仅用了短短20分钟,大家就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共建英模碑林,并进行了分T。议定建造碑林的原则是“无论是教授编词,书法家书写一律无私奉献,分文不取”,于是我马不停蹄地返回邢台,开始了物色和联系书法家的工作,回邢台,去邯郸,到临西经过一个多月的多方联系组织了50多名不要报酬,乐意奉献书艺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在做好定人,编词、统稿这些工作之后到了7月1 0日才正式进行碑文的书写工作。由于碑文的书写要求是繁体楷书,竖写标点,很多书法家一时不太适应碑文的书写。故而上交的碑文大都不合乎碑文书写的要求,我一见此状,心急如焚。第二天就急令儿子和我一同到邯郸,去临西去验审碑文。结果外地的碑文也大都不合格,于是我就现场解疑问,讲规范,提要求。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半月之后,合格的碑文才陆续交稿,为石碑的雕刻抢得了时间。在烈日当空,酷暑难耐的七、八月份大家夜以继日的赶时间、抢进度,经过4个月的紧张工作,在建国60周年的前夕的9月30日,一座由60块2m高的英模石碑组成的“中华英模碑林”矗立在吕玉兰的纪念馆旁,使其成为为英模树碑立传的全国第一碑。
第三座——张果老山的仙山启慧少儿碑林
八仙的故事,时代相传,家喻户晓,而座落在邢台西北40里方向的张果老山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刹。由于种种原因,自明朝嘉靖年间至今400余年没人往山上写过字。在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做为一座唐朝圣山,时有经声阵阵,香火缭绕但没有一点文化灵气。于是在20 1 0年的暑假,我组织学生强化辅导他们书写碑文,建造碑林。没有资金,我和学生自掏腰包,不花国家一分钱,在酷热的伏天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仙山启慧少儿碑林"的一期工程,为旅游增添了处文化视点,使千年古刹焕发了新的生机。
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在搞好书法教学的前提下,为了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思想境界,我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措施,常年坚持形成制度。每逢“六一”“十一”“春节”都要带领学生到公园,文化广场进行现场书写并举办少儿书法展,尤其是200 1年和2006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租赁了八米长的大货车,从早4点出发,将桌凳提前拉进达活泉公园,带领150名学生现场挥毫,场面之大,气势之壮,受到了有关领导和地方媒体的共同关注。其次,我还利用重大纪念日,伟人纪念日,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如组织学生参加了“纪念郭守敬诞辰770周年国际研讨会",省市有关领导还参观了我校举办的少儿书法展,并合影留念。1 997年组织学生参加了香港回归庆祝活动并举办了少儿书法展。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组织并辅导学生书写和装裱了60幅中堂大“寿"字,带领学生送到“北京抗大光荣传统研究会“的老前辈手中,聆听老前辈、老革命生动战斗故事,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现身说法的革命传统教育。
五、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比赛
为调动学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我还亲自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大型比赛活动,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2011年春节时(正月初五)我带领了1 3名学生远赴北京九华山庄参加全国第七届德艺双馨大型才艺展示活动,取得了3金4银5铜1优秀的优异成绩,我还获得“全国德艺双馨百名辅导老师”的荣誉称号。
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学校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制度化,当每期学生结业之时学校都组织学生赴前南峪抗大展览馆进行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观看少儿碑林,接受碑林文化的熏陶,以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和连续性,这种制度性的措施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七、坚持慈善奉献爱心
热爱公益,参与慈善,这是我20多年来的一贯做法。是配合书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早在1 996年安徽省发生水灾的时候,我带领学生上街义写、拍卖老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以支持灾区人民共度难关。汶川地震我组织学生义卖作品和义捐三千多元,有效地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春节义务写春联,也是学校的一项坚持不动的公益活动,是激发学生坚持书法学习兴趣和提高艺术欣赏力的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学校连续1 8年来不仅在城市广场为群众义务写春联,而且自费到邢台革命老区前南峪,到全国劳模吕玉兰的家乡东留善固和康复军人休养院义务为群众书写春联20000余幅,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这种写对联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增长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八、义务举办书法讲座,不求任何报酬的传承书法
为传承祖国书法艺术,我会主动地寻找我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此多年来为邢台市的育才小学、郭守敬小学、十二中学、十三中学、劳动技校、桥西团委和市政府的老师、学生公务员举办书法讲座100多次,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为邢台东方儿童村,春蕾学校两座孤儿院的近百名孤儿义务讲授书法课两年之久,奉献费8万多元。
九、荣誉集锦收获颇丰
在长期教授少儿书法的实践中,我的书法欣赏能力和书法创作水平也明显提高,多幅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全集》《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韩书法大师名家精品集》等20多部书法典籍,被授予“全国德艺双馨书法指导老师"和“红色艺术创造者"等称号,20 1 0年5月1日和1 0月1日被授予“中华建设先锋人物"和“共和国杰出人物”在人民大会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